作者 白坤峰
(内容见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chèn语)
宝钗其实也想嫁与宝玉,具体地说,她也只能选择宝玉,虽然她并不真正爱宝玉。如果她确实不准备与宝玉有缘,以她的精明,完全可以及早及时地通过各种渠道表明自己的态度。在爱情上,明确的拒绝有时还意味着可能,而宝钗,压根儿就没有拒绝过什么。
爱情争夺战中,黛玉采取的是“斩首行动”:单枪匹马,一冲而下,万马军中直奔目标,大叫一声,“宝玉,还不下马请降,献上'心’来!”这一招对于普通爱情而言,一招毙敌,百试百灵,千试不爽。
但贾府是大家族,爱情不仅仅是爱情,宝玉不仅仅属于自己,他更属于家族,所以,宝钗采用的“稳扎稳打、扫清外围、最后攻坚”的军事策略,就大获成功了:貌似旷日持久,实则欲达不求速。
宝钗作战计划的第一阶段:拿下贾母 。
话说贾琏听凤姐儿说有话商量,因止步问是何话。凤姐道:“二十一是薛妹妹的生日, 你到底怎么样呢?”……凤姐道:“大生日料理,不过是有一定的则例(规定)在那里。如今她这生日,大又不是,小又不是,所以和你商量。”贾琏听了,低头想了半日道:“你今儿糊涂了。现有比例, 那林妹妹就是例。往年怎么给林妹妹过的,如今也照依给薛妹妹过就是了。”
凤姐听了,冷笑道:“我难道连这个也不知道?……老太太说要替她作生日。想来若果真替她作,自然比往年与林妹妹的不同了。”(第二十二回开头)
如同李莲英倾家国之财只为慈禧太后一个人服务一样,王熙凤也只按贾母的好恶行事,“老太太说要替她作生日。……自然比往年与林妹妹的不同了。”这是典型的中国式逻辑:领导说了,所以是对的,所以就要超额完成。
当然,贾母也确实喜欢宝钗。中国家长总是喜欢文文静静、本分听话、聪明圆滑的好孩子。
谁想贾母自见宝钗来了,喜她稳重和平,正值她才过第一个生辰,便自己蠲资二十两,唤了凤姐来,交与她置酒戏。
凤姐凑趣笑道:“一个老祖宗给孩子们作生日,不拘怎样,谁还敢争,又办什么酒戏。既高兴要热闹,就说不得自己花上几两。巴巴的找出这霉烂的二十两银子来作东道,这意思还叫我赔上。果然拿不出来也罢了,金的、银的、 圆的、扁的,压塌了箱子底,只是勒掯我们。举眼看看,谁不是儿女?难道将来只有宝兄弟顶了你老人家上五台山不成? 那些梯己只留于他,我们如今虽不配使,也别苦了我们。这个够酒的?够戏的?”说的满屋里都笑起来。
贾母亦笑道:“你们听听这嘴!我也算会说的,怎么说不过这猴儿。你婆婆也不敢强嘴,你和我梆梆(北方方言:象声词用作动词,指口气强硬)的。”
凤姐笑道:“我婆婆也是一样的疼宝玉,我也没处去诉冤,倒说我强嘴。”说着,又引着贾母笑了一回,贾母十分喜悦。
以上几段,凤姐的口才与圆滑展示得淋漓尽致,这话,也只有凤姐能说,也只有凤姐敢说,也只有凤姐说得恰如其分——既明着奉承贾母有钱财有爱心,又暗以夸宝玉从深层次讨好贾母;双管齐下,明暗并举,保证贾母中招。
宝钗其实是另一个王熙凤,她少了凤姐的干练泼辣的实干才能,但多了细致周到、文秀得体的书卷气质。但在对付贾母的手段上,二人均是无师自通地明白了如何揣磨上意。如下:
贾母因问宝钗爱听何戏,爱吃何物等语。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人,喜热闹戏文,爱吃甜烂之食,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。贾母更加欢悦。……
吃了饭点戏时,贾母一定先叫宝钗点。宝钗推让一遍,无法,只得点了一折《西游记》。贾母自是欢喜,然后便命凤姐点。凤姐亦知贾母喜热闹,更喜谑笑科诨,便点了一出《刘二当衣》。贾母果真更又喜欢,然后便命黛玉点。黛玉因让薛姨妈王夫人等。
这么一比较,各位就明白了,黛玉毁于太厚道才实在。这是中国式悲剧。我仿佛又亲耳听到到无耻者得意地笑、旁观者只为成功者笑。
好在还有一个宝玉深爱着她。这是她不幸人生的唯一幸运:
至二十一日,就贾母内院中搭了家常小巧戏台,定了一班新出小戏,昆弋两腔皆有。……这日早起,宝玉因不见林黛玉, 便到她房中来寻,只见林黛玉歪(歪:北方方言,小睡,非正式睡)在炕上。宝玉笑道:“起来吃饭去,就开戏了。你爱看那一出?我好点。”
林黛玉冷笑道:“你既这样说,你特叫一班戏来,拣我爱的唱给我看。这会子犯不上跐(跐cǐ:北方方言,踩、登)着人借光儿问我。”宝玉笑道:“这有什么难的。明儿就这样行,也叫他们借咱们的光儿。”一面说,一面拉起她来,携手出去。……
黛玉当然明白目前的处境,换了我,也不想去看戏只为宝钗当陪衬,但宝玉想得简单,于是黛玉只好往简单处想,况且,不去也不好。当然,去了就要准备战斗:
黛玉方点了一出。然后宝玉、史湘云、迎、探、惜、李纨等俱各点了,接出扮演。
至上酒席时, 贾母又命宝钗点。宝钗点了一出《鲁智深醉闹五台山》。……宝玉见说的这般好,便凑近来央告:“好姐姐,念与我听听。”宝钗便念道:“……没缘法转眼分离乍。赤条条来去无牵挂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,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!”(卷单:僧人收拾自己的行装离开寺院)
宝玉听了,喜的拍膝画圈,称赏不已,又赞宝钗无书不知。
林黛玉道:“安静看戏罢,还没唱《山门》,你倒《妆疯》了。”说的湘云也笑了。于是大家看戏。
“贾母又命宝钗点”,一个“又”字,简单至极,但老人家自己也未必想到,两个女孩子的命运从此就转变了。
宝钗点的这出《鲁智深醉闹五台山》,有人只喜欢看热闹,有人更重视佛心。宝钗是后者,一言成谶chèn语,到了最后,宝玉果然是“没缘法转眼分离乍。……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!”
宝玉大赞宝钗,黛玉自然生气了,但人家生的是雅气,巧用戏中的小标题,一语双关,明刺宝玉,暗讽宝钗,引得大家一片哄笑,而这笑的背后,又是怎样的意味,读者一品即知。
“于是大家看戏。”而人生的戏,不知比台上的精彩多少倍,残酷多么倍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